第 919 章 望氣臺

提起函谷關,恐怕很多人立即就會想到那個脍炙人口的典故——老子西出函谷關,紫氣浩蕩三萬裏。

傳聞,周康王朝時期,有一名賢大夫名為尹喜,他少時好觀天文,習占星之術,能知前古而見未來。周昭王二十三年,尹喜見天下将亂,便辭去大夫之職,請任函谷關令,靜心修道。

尹喜上任後,在關旁結草為樓,稱之為樓觀,每天在這裏觀察天象。有一天夜裏,尹喜在樓觀上凝視,忽見東方紫雲聚集,長達三萬裏,形狀猶如飛龍,由東向西滾滾而來,十分驚喜,自語道:“紫氣東來三萬裏,聖人西行經此地,青牛駕車載老翁,藏形匿跡混元氣。”

這便是老子西出函谷關的典故,而最有名的《道德經》便是老子在此著就。

道德經實際上又分為上下兩卷,上卷言宇宙根本,含天地變化之機,蘊神鬼應驗之秘;下卷為《德經》,言處世之方,含人事進退之術,蘊長生久視之道。

尹喜得到道德經後終日在樓觀之上修習,初時不甚明了,誦之口熟,漸漸品出其中妙蘊。後終于悟出真谛,修成大道,成為文始先生無上真人。

雖然這只是傳言,但也算是言之有物,道德經遠沒有表面那麽簡單,當初在昆侖境的時候,青石道人便以道德經為引,幫助糜益突破到第四境界中期,裏面很多話初讀簡單,可細細琢磨,卻又蘊含着天地至理。

也難怪後來會有尹喜得道成仙的傳聞,如果真的能将道德經悟透,未嘗不能逍遙。

這函谷關可以稱得上道家起源之地,我這個道家護道之人來此倒也算是來對了地方,正好可以領略一下道家的傳承文化。

只不過等我來到函谷關以後,才有些大失所望,至少道家文化是別想了,都是一些披着道袍,打着幌子的入世之途,至于道家思想中的清靜無為的別想了,倒是那個無所不容被他們運用的很好,可謂是財源滾滾,一日千金。

實際上,這種現象早已普遍,真正還能堅守底線的幾乎沒有,就算有也是隐居在山野之地,輕易不會被外人發覺,更不會有源源不斷的游人。

我這次之所以來這裏,便是因為連山大師說七日之後天門秘境途經此處,所以我來此守株待兔,有天門令在,只要靠近天門秘境一定範圍就會自動感應,然後憑借天門令打開入口。

至于能不能打敗守門的混沌獸進入天門秘境,就連連山大師也不怎麽看好,因為在他看來,那實在太難。

可即便明知道此行很難,我也不得不來。

曾經的函谷關是一座巨大的雄關,也是兵家必争之地,可眼下,這裏卻是聞名的景點,就連那座巨城也是後來重新建造的,至于其他的景觀建築就更是數不勝數了。

雖然離着連山大師所說的七日之期還有一段距離,不過我仍舊早早的就來了。

在函谷關有一座樓叫做瞻紫樓,也叫望氣臺,是當年尹喜觀察天象之地。

不過眼下的望氣臺卻不是當年尹喜建的那座,而是後來在原址幾經重建。

我來到望氣臺,登高望遠,不得不承認,這裏的視線的确不錯,可以将函谷關的景致盡收眼底。

此時是旅游旺季,這天下聞名的函谷關自然也不例外,不說人擠人,但也是絡繹不絕,如果是晚上還好,可要是白天在這裏弄出什麽動靜,必定會引起圍觀,引發轟動。

“難不成要把他們都趕走嗎?”我不禁皺起眉頭,這絕對是下下之策。

“算了,反正也不是真正的望氣臺,等我将真正的望氣臺找出來再說。”我随後否定了一開始的念頭,決定還是先把真正的望氣臺找出來再說,畢竟這麽多年下來,這裏的地形跟當初早就發生了變化,地形一變,周圍氣機便随之變遷,以前的望氣臺恐怕也再不複神奇之處。

而且這望氣臺也不是随意所建,而是根據周圍地理分布,氣機牽引,甚至還要契合周天,如此才是真正的望氣臺。

我找了一個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坐下,然後閉上眼睛,如同入定,意識緩緩散發出去,頓時間,以我所在為中心,周圍的地形頓時入我識海,一座虛幻的,小型的函谷關出現在的腦海。

同時,我也不斷的推演着這裏的地形變化,根據地勢找出中心之處。

這一坐,便是整整一天,當我天人合一之後,雖然明明還坐在那裏,但周圍來來往往的行人卻無一人所見,直接把我當成了空氣,這樣一來,自然不會有人打擾我。

夜晚,肉眼很難看到的天空上布滿了繁星,此時我所有的心神都被天空中的星辰所吸引,可惜的是我并不精通紫微鬥數,也無法看出裏面的玄奧,但是星辰軌跡,也暗合天數,多少也給了我一些啓示。

第二天清晨,當太陽升起的瞬間,我也同時睜開眼睛,遙遠天際,一道普通人肉眼無法看到的紫氣如同流星一般劃過,直接落入我的嘴巴裏。

吞下這道紫氣,我只感覺精神一振,原本略微疲憊的精神也隐隐恢複了幾分,可惜這紫氣實在太少,只有每天太陽升起的瞬間,天地陰陽交彙才能産生那麽一點。

就是不知道當年老子出函谷關浩蕩三萬裏的紫氣是一個什麽場景,即便裏面有誇大的成分,但也絕對是紫氣橫空,遠不是我現在吸收的這麽一點紫氣能夠相比的。

光是那浩蕩三萬裏的紫氣,老子也無愧聖人的名號。

我随後起身,一步步的離開望氣臺,來到函谷關西兩百米的小山上,這裏便是我經過一天一夜才推斷出來的新望氣臺。

這座小山乍看上去跟周圍的群山一點都不協調,甚至有些突兀,但如果你沉下心,仔細感受,就會發現你似乎站在了周圍世界的中心,站在這裏甚至會讓你有一種神思清明,能掌一切的感覺。

如果我所料不差,這座小山應該是後來一點點長出來的,這裏不但是新的望氣臺,更是地氣彙集之處,更隐隐跟周圍天地融為一體。

來到小山上,我一眼就看到了上面聳立的涼亭,這個發現不禁讓我愣了一下,難不成還有人比我先發現此地?不然這涼亭實在無法解釋。

心中帶着疑問,我直接來到涼亭,結果發現這裏已經有人了,而且還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人。

他全身上下沒有半絲法力的痕跡,身體甚至已經逐漸走向衰老,不過他的眼睛出奇的明亮,直指人心。

“小兄弟也來晨練?”看到我後,這老人略顯驚訝的問道,估計他在這裏這麽久,很少遇到來鍛煉的年輕人。

“是啊,老爺子來的真早。”我點點頭然後看着對方說道,之所以如此判斷是因為對方現在的狀态,已經從疲憊中緩解了過來。

這座小山只有一條簡易的石階,雖然不高,但也差不多有一百來米,徒步走着上來即便是一般的小年輕,也會氣喘籲籲,更何況是一個年紀明顯在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了。

“年紀大了,覺少,早上醒的早,所以幾乎每天早上我都會來爬山,然後在這裏坐上一個小時。”老人含笑說道。

“老爺子好福氣。”我看着對方說道。

“哦,何來福氣之說?”對方明顯有些意外的看着我問道。

“能夠找到這裏本身就是福氣,以後老爺子只要常來,不敢說長命百歲,但至少小災小病不會有。”我簡單地說道。

“沒想到今天又遇到了高人。”對方看着我說道。

“難道老爺子以前也遇到過高人?”我有些意外的看着他,除非他以前也有過什麽機緣,不然不會如此說。

“不錯,七年前,我本是絕望之身,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這裏,本以為這裏将會是我最終的歸宿之地,卻不想遇到了一位高人,在我的懇求之下,對方給了我一個機會,讓我獨自從山下爬上來,當年這裏可沒有什麽石階,山路也不好走,以我那個時候的狀态,恐怕連半山腰都堅持不住,不過我卻不顧家人的反對,硬要上山,說來也怪,原本我也不相信自己能爬上來,可沒想到越往上爬,身體就越有勁,最後居然真的爬了上來,連我自己都驚呆了。”

“随後那位高人留下一句話,說我與此山有緣,然後飄然離去,從那以後,我便留在了這裏,并且每天早上都會爬一次山,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整整七年,這七年來,我每一日坐在這裏都會想,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再遇到那位高人。”

“老爺子果然是有福氣之人,而且還是大福,不然當年也不會碰到高人。”我緩緩說道,心中也有些釋然,難怪一個普通的老人會找到這裏,原來是有人指點。

“可惜這麽多年下來,我發現這裏似乎只對我有效果,我老伴當初陪我爬了整整一年,除了身體稍微好了一點,卻沒有我那種神奇之處。”老者說完後,便緊緊的盯着我。

Leave your message